目录

跨境卖家注册美国商标最全合规指南(2025最新版)

随着跨境品牌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尤其是美国商标注册。但如果不了解合规要求,不仅容易被拒绝,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本文将为跨境卖家系统梳理注册美国商标时必须遵守的核心合规要求、最新政策变动,并附上官方参考,帮助你少走弯路。

一、非美国卖家注册商标的基本门槛:必须聘请美国执业律师

自 2019年8月3日 起,USPTO 明确规定:

所有非美国住所(foreign‑domiciled)的商标申请人或注册人,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必须由美国执业律师代表,才能提交商标申请、应对官审通知以及管理后续流程。

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basics/do-i-need-attorney

为什么这项规定非常关键?

  • 降低被拒风险:律师能确保申请材料的法律用语、证据格式、商品分类等符合美国标准,减少驳回概率。
  • 避免沟通中断:USPTO审查过程中往往会发送补充说明或驳回通知,若邮箱、地址填写不规范或跨境沟通不畅,极易错过关键时限。
  • 便于后续操作:包括答复审查意见(Office Action)、续展、异议回应等流程,均需专业知识支撑,非律师身份可能无法独立处理。

📌提醒:即使你找的是中国商标服务商,他们也必须通过具备USPTO资质的美国本土律师提交——这是强制合规项,不可规避。


二、商标注册基础选择:Use in Commerce还是Intent to Use

USPTO支持两种基础提交:

1. Use in Commerce(实际使用)

Use in Commerce 适用于你已经在美国实际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情况。根据《美国商标法》第1(a)节(Section 1(a) of the Trademark Act),这类申请必须提供使用证据(Specimens),证明商标已在美国本土市场上被真实使用。

使用证据举例:

  • 产品包装、标签、发票、出货单
  • 美国网站或独立站的订单页、购物按钮截图
  • Amazon、Walmart、Etsy 等平台的商品页面截图

关于 specimen 的定义与示例,可参考 USPTO 专题页面”What Is a “Filing Basis”?:

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apply/basis

特别提醒:

仅仅在中国国内使用商标,或者只上线了商品页面但无客户下单,不构成“实际使用”,容易被拒。

适用卖家:

  • 已在美国有实际销售行为(通过第三方平台或独立站)
  • 可提供发货/收款/客户订单等“真实交易”证据
  • 想快速注册并获得法律保护的成熟运营者


2. Intent to Use(拟使用)

“Intent to Use” 是根据《商标法》第 1(b) 节设立的一种商标申请基础,适用于尚未实际投入美国市场,但怀有真实商业计划的跨境卖家。

“Intent to Use means that you haven’t started using your trademark in commerce, but you have a bona fide intent to do so within the next three to four years.”

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trademark-timelines/section-1b-timeline-application-based-intent-use

流程概览:

  1. 提交 ITU 商标申请
  2. 通过初审并获准入刊
    • 审查通过后,商标会在《官方公告》(Official Gazette)刊登,进入30天异议期。
  3. 收到 Notice of Allowance(NOA)
    • 表示你的商标已“预批准”,但仍需提供使用证据才能注册。
  4. 提交“使用声明(Statement of Use, SOU)或 AAU”
    • 在 NOA 发出后6个月内提交 SOU 或申请延期(最多可延期5次,总共延至30个月),SOU 包含正式销售证据。
  5. 审核通过后正式注册
    • USPTO 审查并接受 SOU 后,即可在 Use in Commerce 基础下完成注册流程。

适用卖家:

  • 计划在未来 3–6 个月内上线美国市场(如Amazon.com、TikTok Shop US、Walmart US)
  • 还未完成出货、打样、渠道开拓,但希望提前注册品牌,避免被抢注
  • 想锁定商标名称和类目,边推进业务边准备使用证据


实操建议:

对于大多数初创型跨境卖家或品牌孵化团队,建议:

如果你计划在 3–6 个月内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但还没有实际销售行为,可以优先选择“Intent to Use”基础提交。
这样既能提前抢注品牌名称,避免在落地运营后遭遇抢注风险,也能保留时间准备使用材料。

同时请注意,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提交使用声明,商标申请将会被视为“无效/放弃”。

小结对比表

申请基础是否需立即使用是否需提交使用证据适用卖家场景审核速度
Use in Commerce已在美销售、有订单证据快,注册路径直接
Intent to Use否(初期)计划进军美国、尚未上线稍慢,需补交文件

三、商品/服务分类务必精准,避免“跨类侵权”或“无效申请”

USPTO 商标申请必须使用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Nice Classification)体系,将商品(Classes 1–34)或服务(Classes 35–45)划分至正确类别。有 45 个大类,每类都单独计费(每类 $350 起)并审查

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basics/goods-and-services

常见分类示例:

  • 第9类(Class 9):电子设备、科学仪器、软件等;
  • 第25类(Class 25):服装、鞋帽等服饰类;
  • 第35类(Class 35):零售、广告、商业咨询、电商平台等服务类。

推荐工具:USPTO Acceptable Ident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Manual

https://www.uspto.gov/trademarks/trademark-timelines/section-1b-timeline-application-based-intent-use

  • 官方手册提供预先审核通过的商品、服务描述模板,便于直接复制使用,减少驳回复审轮次。
  • 新版本及更新已于2025年1月1日纳入“Nice Classification 12-2025”。
  • 用户也可提交新增描述建议,如官网“Trademark ID Manual Suggestions”流程。

合规建议详解

  1. 描述不能太宽泛
    • “Apparel”、”Accessories”、“Products” 等笼统类别可能被拒,必须具体描述,如 “Men’s cotton T-shirts”(男士纯棉 T 恤)、“Women’s running shoes”(女士跑鞋)等。
  2. 商品与服务需分别分类
    • 若既销售实体商品(T-shirt),又提供服务(例如定制印刷服务),需在第25类和第40类分别申请,分别支付费用。
  3. 遵守标点与格式规范
    • 遵循官方语法规则:逗号用于列举相关项目,分号用于不同类别间隔,不能使用括号或 “including”、“etc.” 等模糊词。
  4. 使用“namely”细化范围
    • 如“Furniture, namely office chairs and desks”比仅写 “Furniture” 更容易通过,有助于限定范围和降低风


四、提交真实的“使用证据”:图片、订单或网页截图

对于“Use in Commerce”基础,必须提交以下之一:

  • 商品标签或包装照片
  • 网站带购物车按钮的截图
  • 第三方平台(Amazon、Shopify)后台截图

⚠️ 注意:Mockup图、打样图、非美国销售截图都会被拒绝。


五、商标维护是长期战:5年、10年别忘续展!

很多卖家注册成功后就掉以轻心,导致商标过期失效。

关键节点:

  • 第5至6年:提交“使用声明”(Section 8 Declaration)
  • 第10年开始,每10年:提交续展(Section 9 Renewal)

推荐设置日历提醒,或授权律师长期管理。